2013年5月24日 星期五

小舞者

小舞者
刊於《新少年雙月刊》11-12月號
程志森

  「誰不喜愛印象派?」這句話很久以前就聽過。印象派的畫,看來就讓人歡喜,如莫奈的畫就被董橋形容為「巧克力盒外的畫」。還記得早些年香港藝術館辦了印象派畫展,盛況不遜最近的畢加索畫展。記得當年的我無比興奮,中學時候讀些書,看些畫,就迷上印象派,最愛不是莫奈,是雷諾亞,是德加。德加畫的不只有芭蕾舞者,卻以此為重要題材。當年藝術館展覽的海報及主題板就是德加的《舞蹈課》。《舞蹈課》是我小時候就喜歡的作品,當時還看不懂畫中光線的運用,就單純愛上那紅的黃的,點綴了那化成蝴蝶結的威尼斯綠(Venetian green)。那蝴蝶結繫在一襲白色的芭蕾舞裙子上,讓弄著紙扇的背影深深印在我的心房。現在重看畫作,發現年少時走眼的地方很多,例如遠方那呼應了近景的粉藍的結子,光線與白裙子共輝的感覺,這些都是長大後才發現。


(圖)德加的《舞蹈課》

  相對其他印象派畫家,德加名氣不是最大,在世時成就也不高。晚年跟莫奈一樣,視力衰退,可是他沒停下創作,轉攻雕塑,傳說那動人的《小舞者》作品,就是在漆黑的房間裡,一捏一捏的,把腦海的小女生用指尖帶到現實世界。《小舞者》是德加最為人熟悉的雕塑,也最受爭議,因為作品舞者的姿態,並非光茫四射的舞者,卻是形體枯槁的小女孩。小女孩閉目抬頭,彷彿在沉思,思考甚麼卻無從而知,也讓當時的欣賞者不明白作品美之所在,光看那嶙峋的軀體,就說是醜陋。醜陋對於一些人來說,卻是一種神韻,而於我所看,不符合典雅的標則,大抵就稱不上古典美,卻非不美。那《小舞者》最終也受人垂青,複製品多,而原作現存於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。兩年前到香港文化中心聽音樂會時,在那裡的小店瞥見《小舞者》身影,很是喜歡,就買來家好好安置。如今她腳下是一些當代散文經典,身旁伴著的是古典文學與哲學著作。


(圖)德加的《小舞者》

  至今與德加結緣逾十年,近年愛他的,不再是精細的畫作,卻是些速寫,特別是一幅似是《休息的舞者》的原作,該速寫裡的舞者正在整理自己的舞鞋,那形象後來在他不同畫作中多次出現,相信這速寫的舞者,也是他最愛的。看那背影,那姿態,或曰,肢體,唯獨德加才能把舞者的形象如斯真實而富感覺地呈現。

(圖)德加的速寫作品

  舞者與我彷彿也具緣份,除德加以外,我還喜歡Elton John的一首《Tiny Dancer》,聽後很喜歡,然後自己也畫了一幅自己的小舞者。而早些年,我在《小說風》發表的一篇小說,既呼應了《Tiny Dancer》裡的一句歌詞,故事尾聲更有意描寫自己所畫的小舞者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