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8月23日 星期四

還有家風和社風



還有家風和社風   

有道問題藏在心裏很久,一直想知道答案,卻一直沒問。最近某次早讀節,我忍不住問我的學生:「在小學時有沒有德育的課堂,課題跟『權利與義務』有關的?」小孩懂得爭取權利,很會議價,很常要求家長或老師對他們態度良好;要求功課及測驗分量合理;要保留合理娛樂時間;要課堂不沉悶;要老師準備好筆記或簡報,而不是自行抄寫老師講授內容…… 大概學生對日本動畫《鋼之煉金術師》產生共鳴,全因片中常提及的一種概念——「等價交換」。

作為老師,若能夠通過協商與學生和睦共處,當然求之不得;若依據學生意願安排課業,他們又自願提升功課及考試答題素質,老師何樂而不為?可是學生會爭取權利,卻對義務不聞不問。

我的學生告訴我,小學時已聽過「權利與義務」的課題。但為何學生所展示的,是權利以壓倒性的優勢,蓋過了同等重要的義務?是因為我們很常言教,卻忘了身教?

香港之內,提出要求者眾,探討個人責任者少。「人不為己,天誅地滅」的思想,在大人之間屢見不鮮。作為下一代的典範,我們是否有責任營造良好風氣?

一言一行,將在小孩身上留下烙印;君子慎獨,也許不單教導自家小孩,日常生活也要檢點,因為除了校風和家風,還有我們一起努力營建的社風。

刊於香港《都市日報》專欄「桃李春風」
2012-06-26

程志森
筆者為現任教於風采中學,為中國語文科及專題研習科老師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