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12月7日 星期一

小松鼠自殺了!

小松鼠自殺了!
程志森
刊於新少年雙月刊 26期

  洗槽還有未洗的碗碟;桌上只有一隻飲盡的杯子;地上是一支剛發射過的手槍。這個仍有生活氣息的空間,伏在桌上的松鼠已沒氣息了。顯然,牠放棄了自己的生命,自行了結。為甚麼牠要自殺呢?


莫瑞吉奧•卡特蘭(Maurizio Cattelan) 於1996以作品《bidibidobidiboo》呈現一隻松鼠自殺的現場。縱然內容涉及自殺,然而看著這個佈置出來的情境,我們會因為涉及一隻小動物,因此會覺得情境可愛,慢慢才會深思背後的原因。這是他作品統一的風格—黑色幽默,以玩味手法探討嚴肅議題。

當我們看到小松鼠自殺的時候,不禁一問:到底發生了甚麼事情,會把可愛的小動物逼得自殺?牠過著何等非人的生活?我們無從而知,能知的是牠終歸是自殺了。對著卡特蘭的作品,我們似乎無法找出最準確的答案,難以理解藝術家到底要表達甚麼訊息;但我們會被他的作品吸引,讓我們凝視,讓我們思考。也許我們思考不到確切答案,他的作品也會留下深刻印象。



卡特蘭常以動物標本作為作品主體,也會用蠟像模仿真人。仿真的造型,加上細心的場景佈置,他的作品充滿戲劇感,把事件的瞬間呈現出來。我們總得在觀看過程中推敲,思量作品的前因後果。如《第九個小時》中,我們看見教宗倒地了。當我們審視現場,我們估計當時正進行宗教儀式,教宗正好在紅地氈上走,忽然一顆隕石從天而降,狠狠地擊中他的下半身。從滿地破碎的玻璃,想必是隕石飛到地球時,還穿過一扇窗,準確無誤地命中教宗。那麼準確,是巧合?還是一場安排?如果是刻意安排,會是神的安排嗎?

卡特蘭的作品視覺上總能吸引人視線,其作品如他所言,看表面時會覺得作品很有趣,但有時候又感覺它們非常悲傷。也許,他作品總是以幽默或奇特包裝背後對思考。

卡特蘭,如今是非常有成就的藝術家,但曾經在太平間看守屍體,當過木匠、護士與園丁的他,其實沒受過專業的藝術訓練。從他的背景與作品,我看到藝術本質,不外就是以獨有方式呈現對世界的看法。他選擇了裝置藝術,選擇了各種情境,隱喻與諷刺盛載他的想法。

如今他已宣佈退休,不再創作。可是他留給世界各種的場景,依然被人們深深記住。也許有天,走進展覽館,看到牆上的馬把頭撼進牆了;見到跪在地上的希特拉身形變回小童的裝況都不必驚訝。因為,你走進了卡特蘭的世界了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